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2018年12月11日 92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第一节 运动损伤概论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治疗运动中的损伤,研究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规律。运动损伤对运动参加者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而且严重者还可使人残疾、死亡,给人们带来极坏的生理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运动损伤的发生加以深入研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把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石守印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分类方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一)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与否分类

1、开放性损伤

即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及撕裂伤等。

2、闭合性损伤

即伤处皮肤或粘膜无破损,没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及关节韧带损伤等。

(二)按伤后病程的阶段性分类:

1、急性损伤

指一瞬间遭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

2、慢性损伤

指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损伤,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来的陈旧性损伤,如肩袖损伤,髌骨软骨软化症等。

(三)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损伤何组织即为何损伤,如肌肉与肌腱损伤,皮肤损伤,关节、骨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等。

(四)按伤性轻重分类

1、轻伤 不影响工作和训练

2、中等伤 24小时以上不能工作或训练者。

3、重伤 须住院治疗者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锻炼者的基础、技能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得力,好胜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中受伤。

2.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准备活动,使运动器官,内脏器官机能没有达到运动状态而造成损伤。

3.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伤害事故。有时因缺乏运动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致伤。

4.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散以及技术上的错误等都可能引起损伤。

5.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当或不坚固,锻炼者拥挤在一起或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所致。

6.空气污浊,噪音,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以及运动服装不合要求等原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伤害事故。

三、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

体育运动工作者及运动参加者如掌握了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就可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对预防与治疗运动损伤有重大的意义。

运动损伤的发生可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有一定规律,之所以不同运动项目会发生身体不同部位的损伤,主要是由下列两个潜在因素所决定的。

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2、运动员身体某部存在的解剖生理弱点。当这两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同时起作用时,即易发生运动损伤。例如:篮球运动员易伤膝,这是由于篮球运动员经常处于膝关节半屈位(130—150度)时左右移动、进攻、防守、踏跳、上篮等,使膝关节发生屈曲、扭转、磨擦等,而膝关节半屈位正是它的解剖弱点,此时韧带及肌肉放松,关节杠杆长,导致关节稳定性相对较弱,因而易发生膝部软组织损伤(如韧带、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软骨病等)。

四、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意识。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易伤部位,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3.合理组织安排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局部运动器官负担过重。

4.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不可直臂或肘部撑地。由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注意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以利于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急救

一、急救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无论何种急性损伤,做好现场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骨折、关节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伤员常因出血、疼痛而发生休克。在现场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若发生休克,必须优先抢救休克。其次,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力求迅速、准确、有效,做到快救、快送医院处理。

二、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出血和止血

(一)出血

据研究,健康成人平均每kg体重约有血液75ml,总血量可达4000~5000ml。若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时,将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外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的出血,必须立即止血;对怀疑有内脏或颅内出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根据损伤血管的种类,出血可分为: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像喷泉样流出不止,短时间内可大量出血,易引起休克,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出血方式为流水般不断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但大静脉出血也会引起致命的后果。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红、多为渗出性出血,危险性小。

根据受伤出血的流向可分为:

1、外出血 体表有伤口,血液从伤口流到身体外面,这种出血容易发现。

2、内出血 体表没有伤口,血液不是流到体外,而是流向组织间隙(皮下肌肉组织),形成淤血或血肿;流向体腔(腹腔、胸腔、关节腔等)和管腔(胃肠道、呼吸道)形成积血。由于内出血不易发现,容易发展成大出血,故危险性很大。

(二)止血法

常用的外出血临时止血法有以下几种:

1、冷敷法: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生理盐水冲洗伤部后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外加绷带增加血管外压,促进自然止血过程,达到止血目的。用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

3、抬高伤肢法:用于四肢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方法是将患肢指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降低出血部位血压,达到止血效果。此法在动脉或较大静脉出血时,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4、屈肢加压止血法:前臂、手或小腿、足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未合并骨折和脱位,可在肘窝和腘窝处加垫,强力屈肘关节和膝关节,并以绷带“8”字形固定,可有效控制出血。

5、指压止血法:这是现场动脉出血常用的最简捷的止血措施。指压法的要领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这是动脉出血时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所加压力必须持续到可以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夹住血管为止。常用的有:

(1)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一手扶伤员的头并将其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迫在颞骨上。它适用于同侧前额部或颞部出血的止血。

(2)面动脉压迫止血法:在下颌角前约1.5厘米处,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其压在下颌骨上,可止住同侧眼以下面部出血。

(3)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把该血管压迫在第一肋骨上。它适用于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

(4)肱动脉压迫止血法:将伤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或示、中、环三指将该动脉压迫在肱骨上。它适用于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

(5)指动脉压迫止血法:手指出血时,用健侧手的拇、食两指压迫患指两侧指根部,并抬高患肢。

(6)股动脉压迫止血法:伤员仰卧,患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搏动后,用双手拇指重叠(或掌根)把该动脉压迫在耻骨上。它适用于大腿和小腿出血的止血。

(7)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在踝关节背侧,于胫骨远端摸到搏动后,把该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在内踝后方,将胫后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它适用于足部出血的止血。

6、止血带止血法。在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通常用止血带止血。目前常用的止血带有充气止血带,橡皮带止血带,橡皮管止血带。现场急救中常用携带方便的橡皮管止血带,缺点是施压面狭窄易造成神经损伤。如果无橡皮止血带,现场可用宽布带或撕下一条衣服以应急需。

止血带结扎的标准位置点,在上肢为上臂的上1/3部,下肢为大腿中、下1/3交界处。上臂中、上1/3处扎止血带易损伤桡神经,为禁区。

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既要达到阻断动脉血流又不会损伤局部组织。上止血带的时间要注明,如果长时间转运,途中上肢每半小时,下肢每1小时应放松2-5分钟,以使伤肢间断地恢复血循环。放松时应以手指在出血处近端压迫主要出血的血管,以免每放松一次丢失大量血液。

止血带使用不当可引起局部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甚至导致肢体坏疽。因此,一般只在其它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再用止血带。

内出血中的体腔出血,如肝脾破裂或血胸多有严重的休克。应立即送医院处理。临床上常用查红细胞、血色素及血球容积的方法诊断。一旦发生严重休克,常常需要及时输血及手术治疗。

急救包扎的方法

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一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尽可能使四肢肢端外露。

绷带包扎法是急救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绷带有卷带和三角巾,现场还可用毛巾、头巾、衣物等代替。

(一)绷带包扎的作用

绷带包扎可固定敷料和夹板,也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

(二)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1、包扎动作应熟练柔和,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痛苦。

2、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将失去包扎的作用。一般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观察其包扎的松紧度。

3、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如需缚结固定,缚结处应避开伤口。

1.绷带包扎法  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包扎时,先张开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扎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圈反折一次,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方法有二:一是先在关节处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二是先在关节下方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来回作“8”字形缠绕,使相交处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结束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应用方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这里只介绍手、足和头部包扎法。

(1)手部包扎法: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将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先将三角巾顶角向下反折,再将三角巾两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背打结。

(2)足部包扎法: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

(3)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住顶角并打结。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顶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3.前臂悬挂法  分大、小悬臂带两种

(1)大悬臂带:常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其他上肢损伤。将三负巾的顶角置于伤肢的肘后,一底角拉向健侧肩上,伤肢屈肘90度角,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再将三角巾的另一底角向上翻折并包住前臂,两底角在颈后打结。最后拉直顶角并向前折回,用胶布粘贴固定。

(2)小悬臂带:常用于肱骨或锁骨骨折。先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宽带,也可用宽绷带或软布带代替。将宽带的中间置于前臂的下1/3处,屈肘90度角,宽带的两端在颈后打结。

骨折的急救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折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叫骨折。在剧烈运动中,特别是对抗性强的运动中,骨折并非罕见。

(一)骨折的分类

根据骨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闭合性骨析: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骨折处皮肤完整。

2、开放性骨析:骨折断端与外界或空腔器官相通。易感染,可合并骨髓炎或败血症。

根据骨折线分类

可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等。

根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骨折:骨折断端完全断开,如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2、不完全骨折:骨折断端部分断裂,如疲劳性骨折,颅骨骨折、青枝骨折等。

(二)原因

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跪倒时引起髌骨骨折,足球两人对足引起胫骨骨折等。

2、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远离暴力接触的部位,如摔倒时手掌撑地而发生前臂或锁骨骨折等。

3、肌肉强烈收缩:由于肌肉急骤地收缩和牵拉而发生的骨折,如举重运动员突然的翻腕动作,可因前臂屈肌群强烈收缩而发生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跨栏时引起大腿后群肌肉起点部坐骨结节的撕脱骨折等。

4、积累性暴力:如在硬地上跑跳过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折;体操运动员支撑过多引起尺桡骨疲劳性骨折等。

(三)骨折的急救处理:

1、急救原则:对骨折病人的急救原则是防治休克,保护伤口,固定骨折。即在发生骨折时,应密切观察,如有休克存在,则首先是抗休克,如有出血,应先止血,然后包扎好伤口,再固定骨折。

2、骨折的临时固定

骨折时,用夹板、绷带将折断的部位固定包扎起来,使伤部不再活动,称为临时固定。其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再伤和便于转送。

1)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①骨折固定时不要无故移动伤肢,为暴露伤口,可剪开衣裤、鞋袜,对大小腿和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以免因不必要的搬运而增加伤员的痛苦和伤情。

②固定时不要试图整复,如果畸形严重,可顺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开放性骨折断端外露时,一般不宜还纳,以免引起深部污染。

③固定用夹板或托板的长度、宽度,应与骨折的肢体相称,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如没有夹板和托板,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球棒等),或把伤肢固定在伤员的躯干或健肢上。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垫上棉垫、纱布等软物。

④固定的松紧要合适、牢靠,过松则失去固定的作用,过紧会压迫神经和血管。故四肢固定时,应露出指(趾),以便观察肢体血流情况。如发现异常(如肢端苍白,麻木、疼痛、变紫等)应立即松开重新固定。

(2)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

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用两个棉垫分别置于双侧腋下,然后用双环包扎法或“8”字形包扎法,最

后以小悬臂带将伤肢挂起。

肱骨骨折,用2-4块合适夹板固定上臂,肘屈90°,用悬臂带悬吊前臂于胸前,最后以叠成宽带的三角巾把伤肢绑在躯干上加以固定。如无夹板,可用布带将上臂包缠在胸部侧方,并将前臂悬吊胸前。

前臂及腕部骨折,用1-2块有垫夹板在掌背侧固定前臂,屈肘90°,前臂中立位用大悬臂带悬吊胸前。

手部骨析,用手握纱布棉花团或绷带卷,然后用有垫夹板或木板置于前臂掌侧固定,用大悬臂带悬吊于胸前。

下肢骨析

股骨骨折,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伤肢外侧和内侧,外侧上自腋下,下达足跟,内侧自大腿根部至足部。夹板内面应垫软物,然后用布带进行包扎固定,在外侧作结。如无夹板,可将两腿并扰捆在一起。

髌骨骨折,在腿后放一夹板,自大腿至足跟,用布带在膝上,膝下和踝部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防止屈曲。

胫腓骨及踝部骨折,用夹板1-2块,上自大腿中部,下达足跟部,或用一长钢丝托板,上自大腿中部,下在足跟部转成直角,包扎固定。

脊柱骨折临时固定与搬运

搬运时必须使脊柱保持在伸直位,不能前屈,后伸和旋转,严禁1人背运,2人抱抬或用软垫搬运,否则会加重脊髓的损害。

正确搬运法

一般由3-4人搬运,分别于患者两侧,用双手托起背部,腰部,臀部和大腿,(若颈椎骨折可一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几人托起的力和时间要保持一致,使脊柱保持水平位,缓慢地搬放于硬板单架上。也可用滚动法,即将担架置于病人体侧,一人稳住头,其余将病人推滚到木板或担架上。胸腰推骨析可在腰部垫一薄垫;颈椎骨折应将头颈放在中立位,头颈两侧用沙袋或衣物固定,以防头部活动。

腰椎骨折:疑有腰椎骨折时,要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更不能让伤员坐起或站起,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不论伤员是仰卧或俯卧,尽可能不要变动原来的位置。用硬板担架或门板放在伤员身旁,由数人协力轻轻把伤员搬至木板上,取仰卧位,并用数条宽带把伤员缚扎在木板上。若腰部悬空时,应在腰下垫一小枕或卷起的衣服。若使用帆布担架时,伤员要俯卧,使脊柱伸直,禁止屈伸。

颈椎骨折:若固定与搬动方法不当,有引起脊髓压迫的危险,可立即发生四肢与躯干的高位截瘫,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务必使头部固定于伤后位置,不屈不伸不旋转,数人协力把伤员搬至木板上,头部两侧用沙袋或卷起的衣服固定,用数条宽带把伤员缚扎在木板上,严禁头颈左右旋转与屈伸。

关节脱位的急救

脱位或脱臼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关节脱位可分为损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习惯性脱位,病理性脱位,开放性脱位和闭合性脱位,以及完全脱位与不完全脱位等。关节脱位同时可伴有关节囊、骨膜、关节软骨、韧带、肌腱等组织的损伤或撕裂,严重时还会伤及神经或伴有骨折。

(一)原因

关节脱位在运动中大多是由于间接外力所致。如摔倒后用手撑地,可引起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这在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中时有发生。也有少数为直接暴力引起。

(二)关节脱位的急救

关节脱位后,关节内发生血肿,如果复位不及时,血肿会机化而发生关节粘连,使关节复位增加困难。因此,脱位后应尽早进行整复,不但容易成功而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若不能及时复位则应立即用夹板和绷带在关节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进行临时固定,保持伤员安静,尽快送医院处理。

在运动损伤中以肩,肘关节脱位为常见,其临时固定方法为:

肩关节脱位  可用大悬臂带悬挂伤肢前臂于屈肘位。

肘关节脱位  最好用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固定后再用大悬臂带挂起前臂。如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固定伤肢。若现场无三角巾、绷带、夹板等,可就地取材,用头巾、衣物、薄板、竹板、大本杂志等作为替代物。

心肺复苏

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可以单独或同时发生。呼吸停止后则全身缺氧,随即可引起心跳

停止;心跳停止后,延髓血流即停止,可迅速引起延髓缺氧及中枢性呼吸衰竭而导致呼吸停止。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较多,较常见的有电击伤,一氧化碳中毒或药物中毒、严重创伤和大出血、溺水和窒息等。

呼吸停止但心跳尚未停止的病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注意心脏工作情况;心跳停止而呼吸尚未停止的伤员,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并注意维护呼吸道通畅;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病人,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最好由两人配合进行,一人作人工呼吸,一人作胸外心脏挤压,两者操作频率之比1∶4。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必须做到行动迅速,争分夺秒,才可能挽救病人生命。虽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在运动实践中应用较少,但在群众性游泳中发生溺水却非少见。因此,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是非常必要的。

现场急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1.人工呼吸  肺位于富有一定弹性的胸廓内,当胸廓扩大时,肺也随着扩张,于是肺的容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即为吸气;当胸廓缩小时,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即为呼气。对呼吸停止的人,可根据以上原理用人工被动扩张与缩小胸廓的方法,使空气重新进出肺脏,以实现气体交换,称为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方法较多,最有效的是口对口吹气法。

(1)口对口吹气法:伤员仰卧,头部置于极度后仰位,打开口腔并盖上一层纱布。救护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颌,掌根部轻压环状软骨,使其间接压迫食道,以防吹入的空气进入胃内;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部吹入。吹气完后,立即松开捏住鼻孔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6~18次。

(2)注意事项:施行人工呼吸前,应迅速消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假牙、分泼物或呕吐物,松开衣领、裤带和胸腹部衣服。开始时,吹气的气量和压力宜稍大些,吹气10~20次后应逐渐减少,以维持上胸部轻度升起为度。牙关紧闭者,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法,救护者一手闭住患者口部,以口对鼻进行吹气,其他操作与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3)有效的表现:(1)吹气时胸廓扩张上抬;(2)在吹气过程中听到肺泡呼吸音。

2.胸外心脏挤压法   心脏位于胸腔纵隔的前下部,前邻胸骨下半段,后为脊柱,其左右移动受到限制。胸廓具有一定的弹性,挤压胸骨体下半段,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的血液排出;放松挤压时,胸廓恢复原状,胸内压下降,静脉血则回流至心脏。因此,反复挤压和放松胸骨,即可恢复血液循环。

(1)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在木板或平地上。救护者双手手掌重叠,以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体的下半段,肘关节伸直,借助于自身体重和肩臂肌的力量,均匀而有节律地向下施加压力,使胸骨体下半段和相连的助软骨下陷3~4cm,随后立即将手放松(掌根不离开病人皮肤),如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挤压60~80次;小儿用单手掌根挤压,每分钟挤压100次左右。

(2)注意事项:救护者只能用掌根压迫病人胸骨体下半段,不可将手平放,手指要向

上稍翘起与肋骨离开一定距离;挤压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挤压时应带有一定的冲击力;用力不可太轻或太大,太轻不能起到间接压迫心脏的作用,太猛会引起肋骨骨折。在就地进行抢救的同时,要迅速请医生来处理。

(3)挤压有效的表现: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口唇、指甲床的颜色比挤压前红润,有的病人呼吸逐渐恢复,原来已散大的瞳孔也随着缩小而趋恢复。若出现以上表现,说明挤压有效,应坚持做到病人出现自动心跳为止;如果没有出现上述表现,则说明挤压无效,应改进操作方法和寻找其他原因,但不可轻易放弃现场抢救。

3.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1)按压时在颈,股动脉处应摸到博动,听到收缩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2)面色、口唇、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红。(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只要有前1-2项有效指标出现。心脏按压就应坚持下去。

无论是呼吸骤停或心跳骤停,或呼吸与心跳均骤停,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都应迅速派人请医生来处理。

附:真死和假死的判断

病人死亡具有如下特征:(1)呼吸停止:(2)心跳停止:(3)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4)角膜反射消失,若只出现上述1-2个征象,为假死。若四个征象齐备,并且用手捏眼球时,瞳孔变形,即为真死。

搬运伤员的方法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和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正确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从整个急救过程来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把搬运看成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错误观念。

搬运方法:

1.徒手搬运:

a.单人搬运:由一个人进行搬运。常见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

b.双人搬运法:椅托式、轿杠式、拉车式、椅式搬运法、平卧托运法。

2.器械搬运法:将伤员放置在担架上搬运,同时要注意保暖。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竹竿、梯子等制作简易担架搬运。

3.工具运送:如果从现场到转运终点路途较远,则应组织、调动、寻找合适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运送伤病员。

4.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a.脊柱损伤: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固定颈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

b.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

c.胸部伤:半卧位或坐位。

d.腹部伤: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担架或木板。

e.呼吸困难病人:坐位。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

f.昏迷病人: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

g.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头,脚抬高。

休克的急救

运动损伤的急救,是在运动现场对伤员采取迅速合理的急救方法,不仅能挽救伤员生命,减轻痛苦和预防并发症,而且可以为进一步治疗及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一、休克和休克的现场处理

休克是机体多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强烈侵袭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主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严重全身性综合征。

(一)原因和原理:

休克产生的原因很多,运动损伤中并发的休克主要是创伤性休克,多为严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如多发性骨折,睾丸挫损,脊髓损伤等,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液分布的范围增大,造成相对的血容量不足,脊髓损伤可以阻断血管运动中枢与周围的血管间的联系,使血管扩张,引起休克;其次为出血性休克,由于损伤引起急剧体内外出血造成大量失血,失血浆,失液均可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休克。如,腹部挫伤致肝脾破裂的内出血,股骨骨折合并大动脉的外出血等。

休克的发病原理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包括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二)急救:

对于休克病人要尽早进行急救。应迅速使病人平卧安静休息。患者的体位一般采取头和躯干部抬高10度,下肢胎高约20度的体位,这样可增加回心血量并改善脑部血流状况。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口中分泌物或异物,对病人要保暖,但不能过热,以免皮肤扩张,导致血管床容量增加,使回心血量减少,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和增加氧的消耗。在炎热的环境下则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尽量不要搬动病人;若伤员昏迷,头应侧偏,并将舌头牵出口外,必要时要吸氧和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针刺成掐点人中、百会、合谷、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与此同时,应积极去除病因,如由于大量出血引起的休克,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方法止血;由于外伤,骨折等剧烈疼痛所引起的休克,应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以减少伤员痛苦,防止加重休克;骨折者应就地上夹板固定伤肢。

以上是一般的抗休克措施,由于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病理状态,所以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请医生或及时送医院处理。对休克病人应尽量避免搬运颠簸。

第三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

这类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前者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拉伤等。

1.擦伤

(1)原因与症状  因运动使皮肤受搓致伤。跑步摔倒时,体操运动时身体擦磨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  小面积擦伤,可以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再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面部擦伤最好不用龙胆紫等染色剂涂抹,因为用后可能在数月内染色不退,有碍美观。如膝关节处皮肤擦伤,先要洗净,然后用消炎油膏涂抹,盖上无菌纱布,粘膏固定,必要时缠上绷带。

2.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  在剧烈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的撞击时,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性伤和闭合性损伤。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红肿。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2)处理  轻度开放伤,用红药水涂抹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和缝合伤口,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破伤风症。如肌健断裂,则需要手术缝合。

3.挫伤

(1)原因与症状  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挫伤。单纯挫伤会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有疼痛。内脏器官受伤时,则会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出虚汗,四肢发凉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

(2)处理  在24小时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涂中药。24小时以后,可按摩或理疗。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临时处理后,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4.肌肉拉伤

(1)原因与症状  通常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引起肌肉拉伤。特别是由手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拉伤,损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是肌肉撕裂。

(2)处理  轻者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固定患肢,立即送医院手术缝合。

二、关节、韧带扭伤

扭伤是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使关节和韧带产生非正常的扭动而致伤。

1.原因与症状

受外力的触击或撞击;运动时身体落地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足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致伤。伤后局部能力立即丧失,有明显肿胀、疼痛等。

2.处理

(1)伤后立即抬高患肢,伤情严重的要立即冷敷或用自来水冲淋,加压包扎,固定休息;使毛细血管收缩,防止肿胀。

(2)24小时后即可拆除包扎,可采用热敷、理疗,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3)严重扭伤;如韧带断裂,关节脱位,应尽快到医院缝合或做固定处理。

三、溺水

1.原因与症状

在游泳时,因肌肉痉挛或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溺水。溺水时,水经过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或者因吸水的刺激,引起喉部肌肉痉挛使气体不能进出,导致窒息和昏迷。如果时间稍长,则因缺氧而危及生命。

窒息后,脸色苍白而肿胀,眼睛充血,口鼻充满泡沫,四肢冰冷,神志昏迷,胃腹吸满水而鼓起,甚至呼吸跳停止。

2.处理

(1)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清除口腔中的分泌和其他异物,并迅速进行倒水,但不要过分强调倒水而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2)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已停止应同时施行心脏外挤压法。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以1∶4的频率进行,急救者之间应密切配合,进行积极而耐心的抢救,直至自主恢复呼吸为止。

(3)清醒后,立即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运送途中必要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四、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这种损伤以内侧损伤较常见,多发生在膝关节处,小腿突然外旋,或足部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都可使内侧副韧带损伤。如旋风脚落地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内侧副韧带损伤。另外,关节外侧受暴力撞击也可造成损伤。症状表现为伤部疼痛,肿胀,皮下淤血,活动困难。处置的方法是受伤后应立即冷敷,严重的要用绷带固定包扎。24小时后可按摩、热敷。

五、急性腰扭伤

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腰部受力过重或脊柱运动时超过了正常生理范围都易引起腰部扭伤。病状表现为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听到“格格”的响声,有时出现腰部肌肉痉挛和运动受限。轻微扭伤当时无明显疼痛感,第二天起床时觉得腰部疼痛,不能前屈,用不上劲,损伤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点。

处置的方法是轻微扭伤可按摩、热敷。较严重的应让患者平卧,一般不应立即搬动。如果疼痛剧烈,应用担架抬送医院诊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