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得带水痘或状疱疹怎么办?预后一样吗?
2022年01月29日 793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DNA疱疹病毒,经由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感人群(血清学阴性)暴露后感染率60%~90%。潜伏期为10~20d,平均14d。在出疹前的48h至水泡结痂期间具有传染性。原发感染称为水痘,主要症状是发热、不适、瘙痒斑丘疹,慢慢发展为疱疹,最后结痂,成人患病
严重,可引起如肺炎和脑炎。初次感染之后,病毒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可被重新激活,引起红斑、水泡,称为带状疱疹。感染后几天出现抗体,以后对原发性VZV感染终身免疫。
妊娠期水痘可通过胎盘传播,导致先天性或新生儿水痘。先天性水痘综合征的发病风险较低(0.4%~2%),早孕期暴露0.4%,中孕期2%,晚孕期0,特征是皮肤瘢痕、肢体发育不全、脉络膜视网膜炎和小头畸形。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相对不成熟和缺乏母体抗体保护,产前5d到产后2d母体发病者,新生儿VZV感染与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理论上血清学阴性的易感孕妇暴露于感染带状疱疹的患者后可以引起水痘感染,但由于是在易感孕妇的皮肤破损时才会感染,且再发感染的病毒脱落较原发感染低,因此极其罕见。
据估计,90%以上的孕前人群为VZV-IgG血清学阳性。孕妇存在既往感染或水痘疫苗接种史,在妊娠早期应该对水痘有免疫力,但并不能排除再发感染。
由于水痘特异性抗体产生于出疹后的2~5d,因此出疹的前几日血清IgG和IgM抗体阴性并不能排除水痘的诊断。
VZV原发感染后,病毒可能潜伏在感觉神经根神经节,不能被体内的高效价抗体清除,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重新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因为妊娠期带状疱疹不会引起病毒血症,所以也不会引发宫内感染。
母体感染水痘后先天性水痘综合征的发生率是1%~2%,但这些研究有偏倚,发生率估计偏高。在确定母体急性感染后,超声的异常发现可以提示胎儿水痘。超声异常包括胎儿水肿、肝脏和肠管强回声、心脏畸形、肢体畸形、小头畸形及胎儿生长受限等。在1个病例系列研究中,5例先天性水痘胎儿的超声所见与胎儿感染相一致,所有的新生儿在4个月死亡。然而,并非所有的先天性水痘且超声异常的胎儿都结局不良。此外,最近的一个先天性感染的儿童评估表明,没有解剖学异常的水痘感染者,神经发育正
先天性水痘综合征的超声所见是神经系统或眼部异常,尤其是侧脑室增宽和小眼畸形(48%)、肢体发育不良和其他骨骼畸形(37%)、钙化(肝脏、腹腔、胸腔,占37%)以及胎儿生长受限(22%)
母胎感染VZV的管理
皮疹出现的24h内口服阿昔洛韦,可以减少新皮损形成的持续时间和数量,同时可以改善全身症状。鉴于口服阿昔洛韦是安全的,对于有严重VZV感染可能的孕妇,如果皮损发展应考虑用药。尽管在随机对照研究中还没有确定静脉应用阿昔洛韦的有效性,但可能减少孕妇水痘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孕妇的治疗并未显示对先天性水痘综合征的改善或预防作用。分娩前5d和产后2d出现感染症状的母体,其新生儿应给予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尽管这种治疗并不能普遍预防新生儿水痘。出生后2周内患有水痘的新生儿应静脉注射阿昔洛韦治疗。
水痘感染史可预测97%~99%的既往感染与终身免疫相一致的血清学阳性。育龄妇女妊娠前应询问VZV免疫状态(既往感染或双剂量疫苗),必要时孕前接种疫苗。如果没有水痘感染病史,则通过检测水痘IgG抗体了解免疫状态。孕妇如果证实水痘非免疫状态,建议产后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