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部的肌筋膜炎
2016年08月24日 62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颈肩部肌筋膜炎亦称纤维织炎,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与受风寒潮湿等有关,后者多由损伤后慢性劳损、感染及风湿热等引起。白色纤维丰富的组织,如筋膜、腱鞘、肌膜、韧带、肌腱、骨膜和皮下组织常见,颈肩部及腰背部为好发部位。颈、肩、背部疼痛不适,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颈部活动时有牵扯感和不适,但多无明显活动障碍。冈上肌筋膜炎可反射至肩关节,斜方肌筋膜炎反射至颈部。颈后、肩胛骨内上角、内缘、肩胛区常有多处压痛,按压痛点偶可引起枕、肩、臂部放射痛,压痛区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是一种近来在白领一族或办公室工作人员中发病人数日见增多的疾病。这种病的病因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密切相关。此外,体内慢性炎症病灶,如慢性胆囊炎、龋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引起发热的炎症、气候改变如寒冷潮湿及身体过度劳累均为诱发因素。
人体的颈项部除了有7个颈椎外,还有不少肌肉、韧带和筋膜。筋膜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前者紧贴皮下,质地较厚。后者在肌肉中间,质地较薄,甚至薄如纸张。筋膜附着于肌肉、骨骼和韧带,具有弹性。肌肉收缩活动时,肌筋膜也一起收缩。
人体生理学证明,颈椎是脊柱中活动范围最大,也是最为灵活的部位。为了能在活动时精确平衡,颈部肌筋膜层次众多,深浅重叠。人低头俯身时,颈肩肌筋膜就会受到牵拉,时间一长容易发生退变,造成纤维弹性降低,以至肌肉活动时不能协调地同步伸缩,甚至不能回缩。于是,颈椎活动时,肌肉与筋膜不断发生摩擦牵扯,最终引起无菌性炎症。在其它诱发因素作用下,这种炎症会加重,造成局部水肿,甚至粘连,引起疼痛。
颈肩肌筋膜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专家们认为,要减缓这种病的症状最好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注意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如难以避免,那么在低头工作20分钟至半小时后,一定要起身活动,挺胸抬头,伸臂摆动,或者上下左右转动头部,或者双手撑腰,向后仰身。每次时间不少于3分钟。
其实80%的颈肩酸痛是源自于颈椎的问题。单纯的肌肉肌膜损害反而比率较低。颈椎粘连或退行性变化,再加上意外伤害所产生的急性脊髓炎反应,是造成颈肩酸痛的主因。因此,当疼痛发生时,应该先对疼痛的部位,相关的骨骼、肌肉、神经及是否有潜在性的病理征兆做个详细的评估。
确实的神经学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式。多方位(前、后、侧、斜)的X光诊断可检测出脊柱形状、椎间孔大小及椎管的宽度,具有极好的辅助诊断效果。真他的诊断方式如计算机体层摄影、核磁共振成像、脊髓X 光摄影均能加强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