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颈部动脉夹层

2018年01月05日 1511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创建人: 曾海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审核人 专家委员会 提交时间 2018-01-04 10:23:26


疾病介绍

颈部动脉夹层是指颈部动脉内撕裂导致血液流入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导致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从而导致临床症状。

 

疾病知识

 

症状

一、症状:颈部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局部症状以脑神经受累多见,继发的脑血管病可导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卒中是颈部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变类型。 颈部动脉夹层偶尔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1.疼痛:颈部动脉夹层形成后可导致局部疼痛,形式多样,抽痛或刺痛样,可为单侧、双侧。如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剧烈。部分患者可出现搏动样耳鸣, 少数和椎动脉夹层患者还可表现单侧上肢疼痛。 


2.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症状与其他病因所致脑神经麻痹和脑血管病症状无差异。约50%~ 95%的颈内动脉夹层患者出现脑或视网膜缺血性症状。临床症状与病变血管部位有关,可表现为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视力减退、口角歪斜、复视等,严重时可致昏迷。


二、临床体征与其他病因所致神经系统局灶或全面功能障碍体征没有差异。不过,结合颈部动脉夹层的解剖特点,有些重要体征应该关注。 


1.霍纳综合征:血管夹层可导致分布于血管的神经纤维受累。颈交感神经纤维大部分布于颈内动脉,由于汗腺由分布于颈外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因此,颈内动脉夹层患者表现不全霍纳综合征。


2.脑神经麻痹:颈部动脉夹层形成可导致邻近结构压迫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脑神经受累表现,发生率约 12%。后组脑神经症状多见。舌下神经最常见,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次之。此外,动眼神经、三叉神 经和面神经受累也有报道。 


3.颈部血管杂音: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由于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如仅表现孤立的头痛或霍纳综合征等,容易漏诊。

 

病因

  1. 某些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仍然是颈部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口服避孕药、偏头痛、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2. 患者通常缺乏心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创伤(非开放性)是发生颈部动脉夹层的重要危险因素。


  3. 发生动脉夹层不一定与运动剧烈程度相关。其他一些因素也不容忽视,咳嗽、擤鼻涕、颈部按摩、从事某些体育活动如举重、羽毛球、高尔夫球、网球及瑜伽等都可能导致颈部动脉夹层。

 

检查

  1. 颈部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动脉管壁情况,有利于发现直接征象。


  2. MRI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早期发现颈部动脉夹层导致的脑梗死改变。 


  3. CTA :CTA有助于发现动脉血管壁改变、狭窄、闭塞、假性动脉瘤、内膜瓣、线样征及双腔征等征象。


  4. 动脉DSA:是诊断动脉夹层的金标准。DSA可以提供动脉夹层直接的诊断依据。

 

诊断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治疗

  1. 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当颈部动脉夹层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时,由于考虑颈部动脉夹层可能伴随动脉血管壁破坏、血管内膜下血肿形成,临床医师顾虑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会加重血管损伤,增加出血风险。


  2.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 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作用在于预防早期卒中复发。约半数颈部动脉夹层首发症状至卒中发生的时间窗仅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部分卒中事件在颈部动脉夹层警告症状出现后1周内发生。这提示如果进行及时干预可以预防卒中事件发生颈部动脉夹层。


  3. 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 : 采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病变动脉切除、静脉血管替代、血栓处内膜剥脱术及血管补片治疗等。

 

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预防

  1. 积极治疗和避免某些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口服避孕药、偏头痛、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2. 注意安全避免创伤。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3. 出现与本病的相关症状体征时应及时就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