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的生理探讨老年痴呆的发生机制

2018年11月30日 36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老年痴呆(AD),多由肾精不足,脑髓空虚,或风火痰瘀痹阻脑络,而引起的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脑功能减退性疾病。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1]。古人多人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主神明”,下面从脑的生理功能探讨脑与老年痴呆发生的关系。临邑县中医院内科唐德刚

1 脑的生理功能[2]

脑,又名“髓海”,《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居于颅内,有脑髓汇聚而成,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所,支配神经意识思维活动,又称为“原神之府”。《医林改错·脑髓说》“灵机记性皆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故名脑髓。盛脑髓者,名曰髓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意识和主持感觉运动。

1.1 主宰生命活动

脑为“原神之府”,是生命活动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脑系生命活动的中枢,统领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脑能主宰全身,脏腑组织得其所主,则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表现为身体健康,生命力旺盛,若脑的功能失常,脏腑组织失其所主,则功能紊乱,生命活动阻碍而百病由生,严重者危及生命。

1.2 主管精神意识

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思维意识是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也是“任物”的结果。中医学已认识到脑有主管人体精神思维活动的功能,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枢纽。若精髓充盈,脑海充盛,脑主精神意识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调和,寐寤正常;若精髓空虚,脑海不足,则出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思维迟钝,健忘纳呆,情志异常,失眠多梦等症。

1.3 主管精神感觉视听

眼、耳、口、鼻、舌等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于脑有密切关系。脑主元神,神能驭气,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令之运动,故脑能统领肢体运动。若髓海充盈,主持感觉运动功能正常,则视物精明,听觉聪灵,嗅觉灵敏,感觉敏锐,语言流畅,肢体运动正常,轻劲有力;若髓海不足,主持感觉运动功能失常,不论虚实,都会出现视物不明、听觉失聪、嗅觉不灵、感觉障碍、步履维艰、语言艰涩、运动障碍、懈怠安卧等症状。

2 脑的致病因素[3]

2.1 七情异常易导致脑病

脑位于人体巅顶之处,属天阳之位,气机上升至此而转为下降,为气机由升转降的转折点。气机的升降与肝的疏泄、脾升胃降关系最为密切。《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医学入门·肝脏赋》更进一步解释“肝藏魂,魂者,神明之辅弼,故又曰肝为宰相。”《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也提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可知,肝与脑在气机方面密切相关。因脑是气机由升转降的转折点,肝与脑又密切相关,故七情易导致脑病。七情失常就会影响正常的精神活动,在男子肝气多冲逆,在女子则肝气多抑郁,导致人体气机紊乱,发生神志类疾病。正如《灵枢·本神》“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伤神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7]

2.2 六淫、疫气皆易犯脑

脑为至高至贵之清灵之脏,不容邪侵犯,邪犯则病。《证治准绳》“盖髓海真气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则死不可治。”因“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聚于头,为至清至高之处⋯⋯至清而不可犯也。”由此可见,只有人身之最精华的部分才能藏于脑而为脑之用,故脑较其他脏腑之气血津液尤为所贵而不可受邪侵犯。若正气不足,外感六淫之邪犯脑,即为痰、水、瘀、毒壅滞之证,出现抽搐、震颤、麻木、瘫痪、烦躁、言语错乱等表现;若毒邪壅滞,甚者还会出现神识昏乱、昏迷不醒、语无伦次、烦躁不安、瞳仁散大,重者致人死亡。

2.3 阳虚易出现精神症状

“头为诸阳之会”,阳经皆上头而通脑,手足阳经交会于头面而使之成为诸阳交汇之处,并且 “阳脉之海”的督脉、“巨阳”足太阳膀胱经都直接通脑。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张氏医通》“头者,天之象,阳之分也,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于高巅。”再者,脑居头颅之中,至高之巅,赖阳气通达,才能“若天与日”,故脑为纯阳之府。五脏六腑清阳之气及十二经脉之经气皆会于头。就用而言,“神即气也”。《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本病论》“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张景岳注云“人之脑为髓海,是谓上丹田,太一帝君所居,亦曰泥丸宫君,总众神者也。”这些论述均说明五脏阳气通于脑,为脑神之用。不管是禀赋薄弱、还是后天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阳气损伤,都是因为阳气偏衰,而出现一系列的伤神表现,如满面愁容、动作迟缓、浅睡早醒、紧张恐惧、坐立不安、兴致索然、多疑多敏、疑病妄想,甚至悲观厌世,严重者可出现亡阳神衰的一系列表现[8]。

2.4 脑为髓之海,喜盈恶亏,亏则致病

《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医学入门》“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内经》“诸髓者,皆属于脑”脑的主记忆、主运动等功能均通过髓实现,而且只有脑髓充足,才能“轻劲多力,自过其度”;若脑髓空虚,则会“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这就说明脑喜盈恶亏。王清任还通过人之生长过程,论述了髓之盈亏对脑之功能的影响,他指出:“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脑乃髓之汇集之处,藏而不泻,并靠后天精气血的转化予以补充、濡养,藏则充满而保持脑的正常功能,泻则不足而成为病态。古代医家不仅认识到脑由髓汇集而成,还认识到脑和脊髓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密切关系。《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清·陈士铎“盖脑为髓海,原通于肾⋯⋯盖肾之化精,必得脑中之气相化。”可见脑肾关系至为密切。“脑为髓之海”,脑为“真气之所聚”,“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可见,脑与先天之精、后天之精都有密切关系。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损、不能上充脑髓,或后天化源不足、气血亏虚、不能上荣脑髓,皆可致脑神失养而为病。

2.5 脑为气血精华汇集之处气血不和是发生老年痴呆的重要基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程杏轩《医述》引《会心录》“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头。”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血生于心,上输于脑” 。这些论述均从生理、病理角度说明了气血津液是脑生成的重要物质,脑只有依赖气的温煦、推动,血和津液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 。说明气血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脑必须在气血的濡养之下才能产生“神”,所以说脑为气血精华汇集之处。人之气血流行于全身,是脑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或血虚、血瘀、血溢、血热、血寒等必然会影响到脑的生理功能,从而形成各种脑病。如《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上海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认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 。所以气血失调是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脑病也易出现气血失调的表现。

2.6 脑与七窍相连清窍被蒙与脑病息息相关

脑通过耳、目、口、鼻、舌、咽喉等七窍与外界相通,并对七窍有主宰作用。脑主任物,七窍所接受的各种信息传入脑中,经脑的分析、判断后产生各种生理反应。隋·杨上善“声、色、芳、味之气,循七窍从外入内”“七窍者,精神之户牖”。喻嘉言在《寓意草·沙宅小儿治验》“虽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口通脾,舌通心,不过借之为户牖,不得而主之也。其所主之藏,则以头之外窍包藏脑髓”明确强调了耳、目、口、鼻、舌、咽喉虽内通五脏,但主宰它们感觉运动的不是五脏,而是脑髓。又如王清任在《内经》的基础上,对脑进行了阐发,他认为:“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 。耳、目、口、鼻、舌、咽喉为清窍,喜静恶扰,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两不相干。当人体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机逆乱,清浊相干,常可上干清窍而为病,如大怒而血随气上,可致目盲不可视,耳闭不可听,进而侵犯于脑可致头重眩晕,头痛,重则昏迷,甚则危及生命。再如《证治准绳·耳论》之“小儿耳中诸病,由风入脑”,充分说明脑病导致耳病;《素问·气厥论》“胆热移于脑,则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说明脑病导致嗅觉异常《灵枢·海论》之“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说明脑病导致视觉障碍。脑病后也可出现不能言、木舌、重舌等。

2.7 腑实可发生精神神经症状

脑肠相通,两者患病相互影响。大肠为传导之官,具有传导糟粕之作用。浊气出,清气上脑,则脑窍得养;腑气通,气机调畅,神乃正常。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生来有颅脑与肠脑两个脑,它们相互作用与影响。能独立活动的肠脑含有神经细胞、神经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线路[9]。大肠传导功能失调,腑气不通,燥屎内结,可出现浊气上逆,干扰脑窍,表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痴呆、健忘、精神差等,甚则神昏谵语、循衣摸床、如狂;同样,脑部病变,如中风、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癫痫等亦可致大肠传导失职而见便秘。腑气不通在神志类疾病中,既可作为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存在。

3 结语

    老年痴呆的发生与各个脏腑都有密切关系,与脑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治疗老年痴呆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脑功能的恢复,适用补髓益精和血肉有情之品,对老年痴呆的治疗发挥良效。

4 展望

    中医在近2000多年的临证实践中,给后人留下了一大批有效的经典方剂。这些方剂能够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记忆、定向、判断、语言表达等认知、学习能力,调整患者抑郁、烦躁、幻想以及行为古怪等情志异常[10]。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疗效确实。作用较为全面,毒、副作用低,适合患者长期服用;而且治疗费用低,适合广泛应用。可以设想,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脑生理认识的逐步完善,对脑病的治疗也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为治愈老年痴呆走在世界医学的前列, 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德路.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184-190

[2]曹洪欣.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8:67

[3]郭春莉,肖长国.从脑的生理探讨脑病的发生[R].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3):178-180

[4]闫润红.试论脑病从肝而治[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2):56~57.

[5]黄信初.《内经》对“脑与神”的认识及后世的发挥[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3):7~9.

[6]唐学游.脑病中药新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4

[7]冯静克,周建合.反流性胃及食管病症临床用药浅识[J].光明中医,2006,21(1):13-14

[8]曹颖林.中国人参茎叶皂甙对电休克小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J].中草药,1989,20(7):18~20

[9]许哲.川芎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 ,(3) :4

[10]夏一鲁,胡常林,董为伟.灵芝保护脑缺血性损害的作用机制[R].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9,(3):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