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猫族”当心 “猫抓病”秋冬季高发
2017年12月21日 96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年来,年轻爱宠一族中流行“吸猫”。这个说法是指,人们对猫极度喜爱,忍不住亲亲抱抱。特别是小猫咪那粉嫩的肉垫,慵懒的姿态,简直叫人欲罢不能。然而,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广州一位阿婆却因为“吸猫”,得了一种“怪病”。
症状:发热不退,腋下冒肿块
年过六旬的陈阿婆从1个月前,身上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症状:先是不规律发热,最高烧到39℃,同时,右腋窝下渐渐冒出多个肿块,约有鹌鹑蛋大小,并伴有皮肤红肿和疼痛。她到附近医院进行消炎治疗,效果并不好。
一般来说,腋窝淋巴结肿大可能和炎症、淋巴瘤、结核或是转移瘤有关,也不排除隐匿性乳腺癌。陈阿婆被吓得不轻,立即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该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万云乐教授为陈阿婆进行了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显示,这并非肿瘤,也不是结核,而是“猫抓病”。
原来,陈阿婆养了一只小猫,前不久不小心被猫抓了一下,谁知竟然得了这种怪病。经过药物治疗和伤口护理,术后3天,陈阿婆就出院了。
被猫舔也可能中招
万云乐介绍,猫抓病也就是“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是因被猫抓伤后引起的淋巴结炎。让“吸猫族”宽心的是,不是所有的猫都会让人中招。众所周知,猫要定期清除身上藏匿的跳蚤和扁虱。这是因为,跳蚤和扁虱感染了叫做“巴通体”的棒状小杆菌后,叮咬猫并会让猫感染,病猫抓伤人,就会让“吸猫族”中招。
不仅如此,国外报道,被猫舔到眼睛也有感染风险。记者获悉,“猫抓病”不仅会由猫传染给人,人密切接触感染了巴通体的狗、兔、猴、猪、牛,都有可能受伤。
“猫抓病”秋冬季高发
“每年这个时候,医院总会收治类似的病人。”万云乐表示,猫抓病通常不会立刻发作,而是偏向于“秋冬算账”。
由于该病潜伏期为2~6周,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甚至超过1年,所以很多病人不会把发病原因和猫咬联系起来。感染巴尔通体菌后,患者常见症状是周围淋巴结肿大,伴随发热。有时也会出现伤口不红不肿,但淋巴结突然肿胀的情况。手部或腋窝的肿块,可以大如鸡蛋。症状加重的话,还会引发肝功能障碍、视觉障碍等症状。
免疫力低下者别养宠物
“该病确诊后,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对症处理,配合抗菌素,例如庆大霉素进行消炎,同时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一般预后都会相对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况,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发生死亡。”万云乐提醒,近几年,国内外陆续有被猫舔或抓后眼睛受损害的病例报道。他建议,被猫抓咬伤的患者,注射狂犬疫苗后还需多加观察。
万云乐建议,“猫抓病”可对免疫力低下者造成严重后果,慢性病患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有体弱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
养宠物时,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尽量少刺激猫狗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被咬或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时,宠物更容易抓狂。
另外,建议不要与陌生或不熟悉的猫、狗接触,尤其是儿童不要随意与猫狗耍逗。家中饲养宠物的,要做到预防消毒,不让其寄生跳蚤和扁虱等,因为这些正是感染巴尔通体病菌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