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提醒,这些自救操作,分分钟害死胸痛患者

2018年12月26日 87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上,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症状,有一半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因此,很多时候人们发生胸痛时,都会先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不行再呼叫120送往医院。

但是,由于很多人对医学知识仅是一知半解,所谓的急救措施也是半桶水,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出现错误的操作,甚至比什么都不做还差。下面,我们盘点一下常见的自救误区。


误区1:胸闷、胸痛就是心梗


有些患者感到胸闷,浑身出汗,四肢冰凉,小便失禁等现象,立即联想到了“心梗”。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绞榨样或压迫性、烧灼样疼痛,程度一般较为剧烈,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患者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而不典型的症状则有右胸、颈部、上腹部、下颌、牙齿,甚至头部、下肢、脚趾疼痛,如果没有想到该病并行相关检查,很容易误诊或漏诊。

事实上,如果患者并非以典型症状起病,而是表现为胸闷,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或胸痛并不在心前区,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则很多疾病都会出现这种症状,如气胸等。

普通老百姓如果一听到胸痛、胸闷,在没有病史、检查的支持下就自己下“心梗”的诊断,甚至盲目服药,是不科学的。




误区2:立即躺下,撤去枕头


有的患者发生胸痛后,会马上躺下休息,并撤去枕头,以放松气道,否则怕导致气道闭塞。

对于心梗患者,发作后停止活动,保持呼吸通畅,是有效减少梗死面积的措施之一。有条件的话,可以吸氧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

如果患者已经昏迷,家属要及时清除患者嘴里和鼻子里的分泌物,并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不过,如果患者并没有陷入昏迷状态,没有呕吐物反流气管的风险,显然是无需去枕平卧的。虽然去枕也无害,但心梗不会导致气道闭塞,气道也根本无需放松,头枕在硬梆梆的地板上会造成不适。


误区3:喂服硝酸甘油


120到来前,四处翻找急救药,为胸痛患者喂服硝酸甘油。

常发作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一般都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救心丹等,不应在发作时才翻箱倒柜。记住硝酸甘油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如果家里有阿司匹林,也可以立即嚼服300mg。

如果没有冠心病病史,急性胸痛发作时就无需找“急救药”了,应立即拨打120,静卧等待救援。

尤其是那些心梗症状不典型,又没有冠心病和类似发作史的患者,诊断不明确,也不该盲目喂服硝酸甘油、阿司匹林。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但它可以使全身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增加休克风险,非常危险。服用前硝酸甘油,最好测量一下血压,若低于100/60mmHg要慎服;心绞痛发作时可每5分钟服一片,总量最多3片,若疼痛不缓解,不应再服。




误区4:可能几分钟就没命


心梗是非常凶险的疾病,如果是冠状动脉主干塞了,可能几分钟就没命,因此家属非常慌张,不断寻求帮助。

心梗是临床上非常凶险、危急的疾病,少数心梗患者确会在几分钟内猝死。

但是,研究发现,若能在发病后1小时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患者死亡率不到1%;如果延迟到发病后6小时打通堵塞血管,死亡率将会升高到6%以上。

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后的2小时,俗称“黄金120分钟”,若能在120分钟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心肌可以免于坏死。

“几分钟内没命”的说法是极罕见的情况,除了增加紧张感,对抢救没有任何帮助。面对心梗患者,家属自己首先不要过分慌张,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给患者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

在等待救护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各项生命体征,比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帮助医生了解情况。


误区5:上厕所就没命


患者想上厕所,但家属不给他上,认为一使劲就可能没命。

怀疑心梗发作,患者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休息,避免外界干扰是正确的。

之所以有不能上厕所的说法,是因为各种能增加心肌耗氧量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体力或精神因素,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至直接导致死亡。排便时,特别是在便秘的情况下,因用力而导致猝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

不过,不上厕所并不等于阻止排便。

如果是小便,这个行为本身不费力,不加重病情,在身下用器皿接住尿液即可。相反,憋尿会使全身神经紧张,引起血压升高,对患者来说并无好处。

大便的话,则宁愿排不出,也一定不能用力,到医院后再用其他方法处理。




误区6:选择就近医院


120到来后,患者家属认为救治时间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更重要,要求送距离较近的小医院,而非大医院的胸痛中心。

心梗的救治虽然刻不容缓,但目前临床一致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应选择有急诊介入治疗能力的医院首诊。即使患者已到达没有急诊介入能力的医院,也应尽快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

然而,很多患者或家属担心延误救治时机,会选择就近的医院,但由于缺乏救治条件,无法进行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最终还是需要转院治疗,耽误的时间只会更多。据统计,80%的心梗患者因首诊医院,选择不当而延误了治疗时间。

其实,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交通道路网络完善,大部分城市拥有介入治疗中心,大多数情况下2小时黄金时间内完全可以将患者转运到有介入能力的医院。


误区7:啥也不看、不问


入院后,医生、护士拿来各种告知单让家属签署,家属啥也不看、不问,拿起笔赶快签字,以争取时间。

在紧急情况下,家属尽可能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时间是必须的,但这不等于“啥也不看、不问,赶快签字”。

要知道,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在对病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表示认可,而医生有必要向患者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根据,并说明治疗方案的益处、不良反应、危险性及可能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只有这样,患者和家属才能综合考虑自身情况,自主地作出决定,接受或不接爱这种诊疗,承担相应后果。

如果啥也不问,啥也不知道便签字,抢救顺利,成功救治倒还好,否则,有些家属会因为不能接受后果、不能理解医生、反悔、缺乏经济能力等,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做出不理智行为。

其实,医生与家属谈话之时,并不代表救治停了下来,各种抢救和准备工作仍在密锣紧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当然,家属应争取一次听清医生的话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最适合的选择,当机立断,不要拖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