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综合治疗系列——这些表现是胰腺癌的先兆,千万别大意,可早期发现胰腺癌!

2022年05月22日 94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医学的进步,通过手术、放化疗、免疫靶向等治疗手段,人们对于癌症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大部分癌症的总体生存期能够显著改善。然而有一种癌症,即便是在医疗技术手段飞速进步层出不穷的现在,其患者五年生存率仍是惨淡的10%,那便是胰腺癌。

    胰腺癌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早期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因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化疗效果差而被称为“癌症之王”。同时胰腺癌可通过重塑其独特的肿瘤微环境以促进自身生长和实现免疫逃避,同样使得很多针对其他癌肿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受挫。因而早期发现胰腺癌,通过根治性手术辅以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胰腺癌的总体生存期。

    胰腺作为一个兼具内外分泌功能的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方面,胰腺可以分泌大家所熟知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人体血糖的动态平衡;同时胰腺作为外分泌器官,分泌的胰液作为消化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含有大量蛋白酶、脂肪酶等,可以将食物进一步分解成可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胰腺在维持人体正常的营养代谢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而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虽然不具有典型特征,但是根据胰腺的生理特点和肿瘤的部位和范围,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些共性,常见的早期表现有以下几点:


1、腹部不适、腹部隐痛、腰背痛

    上腹部的疼痛和不适是胰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胰腺的解剖位置主要居于人体中上腹,且靠近腰背侧,因而疼痛不适部位常出现在中上腹部,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和神经侵袭,可出现持续性剧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早期由于肿块压迫胰管,使得胰管不同程度的梗阻、扩张、扭曲及压力增高,出现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很多患者正是因为对于早期腹部不适症状的忽视而延误了治疗。因此当出现难以解释的腹痛时,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胰腺癌可能。


2、消化道症状

    胰腺癌患者在早期可有食欲缺乏、腹胀、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还可有恶心、呕吐。这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密不可分。胰腺腺泡以及导管分泌的胰液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可以促进食物中蛋白质、淀粉及脂肪的分解吸收,当癌肿发生时,胰液的分泌和排除功能受损,导致肠道内的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尤其是脂肪是消化吸收,患者因脂肪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脂肪泻”,“脂肪泻”特征是大便呈油花样稀便。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会导致患者继而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营养摄入不足出现消瘦乏力。


3、黄疸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表现。由于胰腺癌肿块压迫了胆总管下端,则胆汁不能流入十二指肠,患者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症状,具体表现为皮腹和巩膜的黄染,因为胆红素沉积产生皮肤瘙痒。同时因为缺乏胆汁,大便呈现陶土样白色。尿液也呈现浓茶样改变。


4、新发糖尿病

    临床研究表明较多胰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血糖异常,胰腺癌可能通过诱导外周胰岛素抵抗和对胰岛细胞的直接破坏等途径影响胰腺对血糖的正常调控。新发糖尿病可以作为胰腺癌的副瘤综合征,通过提供高糖环境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因而近期难以控制的血糖异常和新发糖尿病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尤其是50岁以上患者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糖尿病症状,需要做腹部超声、胰腺增强CT或MRI、肿瘤标记物排除胰腺癌的可能。


5、消瘦和乏力

    超过一半的胰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就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并可能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低热。癌肿的消耗、恶心呕吐导致的摄入不足、消化不良、焦躁抑郁的情绪障碍、疼痛导致的睡眠障碍等等因素,均是胰腺癌患者消瘦和乏力的可能因素。如果发现自己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迅速下降,则需警惕胰腺癌的可能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胰腺外科刘亮主任执笔的《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20版)》中定义了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胰腺癌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大于40岁以后胰腺癌发病率呈升高态势;

2、吸烟:吸烟是胰腺癌首要的危险因素;

3、遗传及家族史:对(1)存在胰腺癌易感基因,如ATM、BRCA1、BRCA2、CDKN2A、MLH1、MSH2、MSH6、EPCAM、PALB2、STK11、TP53 等致病或可能致病的胚系突变;(2)家族内具有胰腺癌病史(一级或二级亲属)的个体,推荐开展早期筛查;

4、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

5、酗酒;

6、罹患糖尿病;

7、慢性胰腺炎;


    癌王虽然令人谈之色变,希望大家能在了解胰腺癌的早期表现基础上做到对以上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癌中之王同样无处藏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胰腺外科/胰腺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