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

2017年03月14日 72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柳氮磺吡啶(SASP)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除了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外,还一直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虽然循证医学的临床证据较少,但实际应用起来感觉对一部分患者是有效的。研究发现,SASP可能通过抗菌、抗炎和免疫抑制等作用发挥抗风湿效应。


1、抗菌作用
SASP可抑制肠道菌群,而肠道细菌感染可能与脊柱关节炎的发病有关,尽管大多数该病患者在临床上没有肠炎表现,但肠镜下可见肠道粘膜炎症表现,并且随病程进展而变化。关节炎缓解时往往伴肠道炎症消失,而关节病变活动时往往肠道炎症持续存在。脊柱关节炎亚临床型肠道炎症的发现为使用SASP治疗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临床观察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的抗肺炎克雷伯杆菌、抗大肠杆菌抗体较正常人明显升高,SASP治疗后抗体水平明显下降。


2、抗炎作用
  SASP和甲氨蝶呤作为新的一类抗炎药,其抗炎作用机制与传统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不同,它们是通过促进炎症部位腺苷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的。SASP和甲氨蝶呤通过抑制嘌呤合成过程中AICAR转甲酰酶引起细胞内AICAR聚集以及腺苷释放增多,腺苷与炎症细胞表面的A2型腺苷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炎症细胞活性。新近又发现SASP和甲氨蝶呤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为腺苷的作用与外-5′-核苷酸酶有关。另外,SASP还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3、免疫抑制作用
SASP对多种炎症细胞有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和中性粒细胞的髓过氧化酶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生成。SASP还可加速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可抑制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还可抑制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肿TNF-α等。新近研究发现SASP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发挥免疫抑制作用。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多种重要免疫因子的表达,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SASP能抑制TNF-α、脂多糖(LPS)及佛波酯诱导的NF-κB活性。进一步的研究又发现SASP通过抑制因子(IκBα)蛋白激酶活性,抑制IκBα的降解及磷酸化,从而抑制NF-κB的活性。


4、其他
SASP通过抑制c-fos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上抑制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产生细胞因子如IL-1β、IL-6等。SASP还可抑制IL-1β刺激下的软骨细胞产生糖胺多糖、胶原酶、金属蛋白酶及前列腺素PGE2,从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软骨破坏起保护作用。另外,SASP也有抗叶酸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