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应该普及(儿科医生)

2018年09月21日 929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现场救护所包括的内容?

救护培训内容以现场、初级、易掌握的救护知识和技能为主。主要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以及现场心肺复苏技能、灾害防护、急症救护等。 任何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把危急病人送达医院或医疗急救系统到达现场都有一段漫长的等候期。在此期间,病人一旦出现流血不止、呼吸困难甚至心跳停止等症状,超过医学上称之为“黄金时间”的4-6分钟,便会延误最佳急救时间,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假如,你是第一目击者,你又恰好学过现场救护(也称“初级卫生救护”)技能,那么,在你举手之间,就能挽救一条即将流逝的鲜活生命,积下无量功德从理论上讲,所有意外事故受伤人员在送达医院前都需要现场救护,包括溺水、触电、烧伤、摔伤、食物中毒及急性病症的发作。但从各地医院急诊室接诊的情况看,能幸运地得到现场救护伤者实在不多。

现场紧急救护的原则有哪些?

一、判断环境,是否存在二次伤害危险,如有应有效避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刘跃梅
二、有效开展救护:
1、判断伤病员意识;
2、判断伤病员心肺功能(心跳呼吸);
3、大声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
4、如果你经过专业救护训练的话:
(1)对心肺功能骤停者实施CPR
(2)对大量出血者实施止血操作(压迫、包扎、填充、止血带)
5、如果您没有救护知识:
(1)只能做呼救动作
(2)大出血时压迫止血
(3)要判断是否存在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不可随意搬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现场有更多大危险存在,必须搬动伤病员,必须保持好颈椎、脊柱。
6、骨折固定:交给120
7、伤员转运:交给120

总之一个大原则:先救命,后治伤,防骨折
止住大出血、实施CPR就是救命、防骨折主要是慎重判断是否存在颈椎、脊柱骨折。

现场救护的目的是什么?

现场救护的目的是在创伤、疾病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实施救护
以达到抢救生命、降低伤害程度的目的。

原则:
1、判断现场,看是否存在二次危险,决定是否转移伤病员;
2、判断呼吸、心跳,确认心肺是否在正常工作;
3、判断意识,确认伤病员是否丧失意识;
4、有必要时,立即大专呼救、呼叫120;
5、判断是否大量出血,如有,立即止血;
6、判断是否有骨折,尤其是是否有脊柱骨折,以免托运导致二次伤害(致残);
7、保护现场,守护伤病员,等候120高级生命支持系统到达。

最后,如果伤病员是陌生人,建议以手机拍录整个过程,以避免纠纷。

现场救护的完整资料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一、迅速判断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
在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现场,面对危重病人,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初步的快速判断。
1.现场巡视
(1)注意现场是否对救护者或病人造成伤害。
(2)引起伤害的原因,受伤人数,是否仍有生命危险。
(3)现场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需要何种支援,采取的救护行动等。
必须在数秒钟内完成。
2.判断病情

现场巡视后,针对复杂现场,需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病人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瞳孔反应等,发现异常,须立即救护并及时呼救“120”或尽快护送到附近急救的医疗部门。
二、呼救
1.向附近人群高声呼救
2.拨打“120”急救电话
(1)电话中应说明:伤员人数、大概病情及本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法。
(2)发现伤员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显著标志。
(3)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等。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急救部门根据呼救电话的内容,应迅速派出急救力量,及时赶到现场。
三、排除事故现场潜在危险,帮助受困人员脱离险境
四、交通事故需保护事故现场
在事故现场周围放置三角形警告标识,指派专人指挥交通。
将出事汽车引擎关闭,拉紧手刹,并用石块固定车轮。
禁止用火或抽烟。即使夜间,也只能凭手电筒或车灯处理事故现场。
一般不随意把伤员移出事故现场,但若伤员处于潜在危险之中或伤情急迫,应迅速施救,伤员出事位置要作标记。
巡查四周有无被撞击而抛出车外的人,若有,应妥善处置。
切勿接触有电流、电线的车辆及物体。
小心保管伤员的财物,清点登记,并找旁证人签字。
五、伤情检查及伤员分类
1.伤情检查
要有整体观,切勿被局部伤口迷惑,首先要查出危及生命和可能致残的危重伤员。
① 生命体征
判断意识——呼唤伤员,轻拍其肩部,10秒钟内无任何反应可视为昏迷。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不合情理的烦躁都提示伤情严重。
对意识不清者不要随便翻动,以免加重未被发现的脊柱或四肢骨折。
判断脉搏——触摸颈动脉,判断心跳是否存在,是否变得快而弱。(小儿触摸肱动脉)
正常脉搏应为每分钟60—100次,搏动清晰有力。

判断呼吸——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困难、气道阻塞及呼吸停止。
正常呼吸为每分钟16—20次,均匀平稳。
② 出血情况
伤口大量出血是伤情加重或致死的重要原因,现场应尽快发现大出血的部位。
若伤员有面色苍白,脉搏快而弱,四肢冰凉等大失血的征象,却没有明显的伤口,应警惕为内出血。
③ 有否骨折

④ 皮肤及软组织损伤

皮肤表面出现淤血、血肿等。
2. 伤员分类
① 濒死伤员—黑色标志

脑、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受损,意识完全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

② 危重伤员—红色标志

多脏器损伤,多处骨折或广泛的软组织损伤,生命体征出现紊乱者,是现场抢救运送的重点。
如开放性气胸,颅脑损伤、大面积烧伤等。
③ 中度伤员—黄色标志
损伤部位局限,生命体征平稳,但失去自救和互救能力,是仅次于红色标志需救治者。
如单纯性四肢骨折。
④ 轻伤员—绿色标志
损伤轻微,伤口表浅,生命体征正常,具有自救和互救能力者,可在处理完红、黄标志伤员后再处理。
如软组织挫伤,擦伤等。
六、现场急救原则
1.先抢后救
使处于危险境地的伤员尽快脱离险境,移至安全地带后再救治。
2、先重后轻
对大出血、呼吸异常、脉搏细弱或心跳骤停、神志不清的伤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
昏迷伤员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伤口处理一般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并尽快妥善地转送医院。
3.先救后送
现场所有的伤员须经过急救处理后,方可转送医院。
针对突然和意外情况下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所进行的急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PR)。

现场救护的目的是什么

现场救护的目的是在创伤、疾病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实施救护
以达到抢救生命、降低伤害程度的目的。

原则:
1、判断现场,看是否存在二次危险,决定是否转移伤病员;
2、判断呼吸、心跳,确认心肺是否在正常工作;
3、判断意识,确认伤病员是否丧失意识;
4、有必要时,立即大专呼救、呼叫120;
5、判断是否大量出血,如有,立即止血;
6、判断是否有骨折,尤其是是否有脊柱骨折,以免托运导致二次伤害(致残);
7、保护现场,守护伤病员,等候120高级生命支持系统到达。

最后,如果伤病员是陌生人,建议以手机拍录整个过程,以避免纠纷。

面对意外伤害,如何现场救护?

灾害事故现场的救护原则是根据其特点而制定的。
特点是灾害现场一般都很混乱,救灾医疗救护条件艰苦,灾后瞬间可能出现大批伤员,而且伤情复杂,大量伤员同时需要救护。所以现场救护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后送。医疗救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
一、现场特点
(一)灾害现场混乱
(二)医疗救护条件艰苦
(三)灾后瞬间可能出现大批伤员
(四)伤情复杂
(五)灾害现场交通通信不便
(六)大量伤员同时需要救护
二、实施救护三个阶段
对灾害事故伤员实施医学救护目前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一)现场抢救
灾害事故现场一般都很混乱,组织指挥特别重要,应快速组成临时现场救护小组,统一指挥,加强灾害事故现场一线救护,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避免慌乱,尽可能缩短伤后至抢救的时间,强调提高基本治疗技术是做好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最重要的问题。能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体现“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救护原则,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现场救护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后送,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现场救护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
(二)后送伤员
首批进入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对灾害事故伤员及时做出分类,做好后送前医疗处置,指定后送,救护人员可协助后送,使伤员在最短时间内能获得必要治疗。而且在后送途中要保证对危重伤员进行不间断地抢救。
(三)医院救护
对危重灾害事故伤员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对某些特殊伤员的伤员应送专科医院。
三、现场救护原则
(一)自救、互救
1、紧急呼救
当紧急灾害事故发生时,应尽快拔打电话120、999、110呼叫急救车,或当地担负急救任务医疗部门的电话。
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在事故的抢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乱,或受到干扰,被轻伤员咕叫所迷惑,使危重伤员落在最后抢出,处在奄奄一息状态,或者已经丧命,故一定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总原则。
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特别是失火能引起爆炸的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
4、先分类再后送
不管伤轻伤重,甚至大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急送医院,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坚持先作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救护区,有的损伤需待稳定伤情后方能后送。
5、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通常先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应该担负现场抢救的组织指挥。
6、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一切有生命威胁的刺激对人都能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进而影响行为活动。灾害的强烈刺激使部分人精神难适应,据统计约有3/4的人出现轻重不同的所谓灾害综合征。有时失去常态,表现有恐惧感,很容易轻信谣言等,灾害给伤员造成的精神创伤是明显的。对伤员的救护现场救护及早期治疗外,及时后送伤员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可能减轻这种精神上的创伤。
7、伤面的救护措施
采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进行处理。
8、窒息性气体引起急性中毒
其共同特点是突发性、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其机制一般认为与急性反应性喉痉挛,反应性延髓中枢麻痹或呼吸中枢麻痹等有关。救护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正确施救,以降低死亡率。
9、尽力保护好事故现场
(二)现场伤情、伤员分类和设立救护区标志
1、重视伤员分类
2、救护区标志的设置
这样可以减少抢救的盲目性,节省时间,较准确地按伤情分别进行有组织的救护,快速进入“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医护人员的作用,把救护力量投入到最需要救护的伤员身上。
用彩旗显示救护区的位置在混成的现场意义及价值十分重要。其目的是便于提担架从分类组抬出的伤员准确地送到相应的救护组,也便于转运伤员(图6-1)。
Ⅰ类 伤救护区插红色彩旗显示;
Ⅱ类 伤救护区插黄色彩旗显示;
Ⅲ类 伤救护区插绿色彩旗显示;
0类伤救护区插黑色旗显示。
(三)伤员转送
伤员运送是将伤员经过现场初步处理后送到医疗技术条件较好的医院的过程。搬运伤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搬运工。在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巧、敏捷、协调。对于转运路途较远的伤员,需要寻找合适的轻便且震动较小的交通工具。途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作急救处理。伤员送到医院后,陪送人应向医务人员交待病情,介绍急救处理经过,以便入院后的进一步处理。
1、掌握后送指征
①下列情况之一的伤病员应该后送:
后送途中没有生命危险者
手术后伤情已稳定者
应当实施的医疗处置已全部作完者
伤病情有变化已经处置者
骨折已固定确实者
体温在38.5℃以下者
②下列情况之一者暂缓后送:
休克症状未纠正,病情不稳定者
颅脑伤颖有颅内高压,有发生脑疝可能者
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胸、腹部术后病情不稳定者
骨折固定不确定或未经妥善处理者
2、为了正确掌握后送指征,送出单位和后送医疗队均要把关,对不符合后送条件者不后送。分类的同时现场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必要时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四)复合伤伤员急救现场救护原则
1、准确判断伤情。不但应迅速明确损伤累及部位,还应确下损伤是否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需优先处理。其救护顺序一般为心胸部外伤—腹部外伤—颅脑损伤—四肢、脊柱损伤等。
2、迅速而安全地使伤员离开现场。搬运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适当的体位。
3、心搏和呼吸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4、对连伽胸患者,立即予以加压包扎,开放性气胸应用大块敷料密封胸壁创口,红力性气胸用注射器排气
意外伤害、突发事件,一般都发生在动荡不安全的现场,而专业人员到场需要十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注意安全,对伤员所处的状态进行判断,分清伤情、病情的轻重缓急,不失时机地、尽可能地进行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在生命得以挽救,伤病情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减少伤残的发生,尽量减轻病痛,对神志清醒者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为日后伤员身心全面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总之,要记住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

现场紧急救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的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救治。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发现伤员意识不清、瞳孔扩大无反应、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和循环,对脑、心等重要脏器供氧。心脏停止跳动后,只有分秒必争地迅速抢救,救活的可能才较大。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定期接受培训,学会紧急救护法,会正确解脱电源,会心肺复苏法,会止血、会包扎,会转移搬运伤员,会处理急救外伤或中毒等。生产现场和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

现场救护的五个步骤

五个步骤:
1、现场评估、判断伤病情
2、及时呼救
3、先救生命
4、再治伤病
5、脱离现场、安全转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