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睾丸癌,就没救了吗?

2020年09月04日 860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典型病例
        19岁的小王,正在读大一,是人生中最好的光景。但是一次洗澡时发现了问题,小王摸到自己右侧睾丸较左侧增大,质地僵硬,小王没有在意,但是几天后右侧睾丸越来越大,有明显的坠胀感。小王去了校医院,校医院医生感觉情况不对,马上建议小王至大医院就诊。小王焦急万分,来到了叶定伟教授门诊。叶教授对小王进行了体格检查,高度怀疑为睾丸癌,遂进行相关检查,PET检查提示睾丸癌可能性大,腹膜后转移可能,肿瘤指标AFP及HCG均明显升高。小王来院接受了睾丸高位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混合细胞肿瘤,有畸胎瘤成分。术后瘤标较前下降,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叶教授建议小王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多学科门诊就诊,根据小王情况,多学科专家建议小王先行3疗程BEP方案化疗,根据肿瘤缩小情况再行后续方案。化疗后小王瘤标均下降至正常水平,腹膜后肿块较前缩小,但仍大于1cm。根据患者情况,叶教授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小王重新恢复至正常生活中。
睾丸癌的高发人群
      睾丸癌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泌尿系统肿瘤的5%,发病年龄一般在15岁-34岁,其中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占90%~95%。因为睾丸癌于15-34岁、特别是25岁左右的男性最易发病,家族有病史、患隐睾症及艾滋病者更是高发人群。隐睾引起睾丸癌的机率是正常人的40倍,睾丸未降的位置影响着睾丸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位置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

和睾丸发红、疼痛等有明显症状的睾丸炎不同,睾丸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再加上部位隐私,最容易被人忽视。有些青少年睾丸中出现疾患,会羞于见医,甚至将睾丸肿块误以为是性病的案例不在少数,导致疾病不能早期发现并治疗,而早期的治疗能够避免后续无必要的放化疗。因此有必要进行睾丸癌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尤其是对于隐睾的早期宣传干预,有助于部分患者及早了解发现自己的肿瘤风险,及时治疗,并提高青少年对该疾病相关症状、病因的认识,普及睾丸癌筛早期自查自检理念,有效避免发现癌症后的恐慌及不安情绪,减少“谈癌色变”、“讳疾忌医”等现象。
睾丸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临床表现上,睾丸癌患者最常见症状为睾丸渐进性、无痛性增大,并有沉重感。部分患者会因睾丸内出血或梗死而感觉疼痛,10%的患者可能出现转移症状。体检可触及患侧睾丸肿大,质韧,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睾丸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及乳酸脱氢酶浓度可能会增高。B超显示睾丸均匀性增大。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定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一旦确定为睾丸肿瘤,应先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之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睾丸癌对放化疗较为敏感,最有效的三联药物是顺铂、博来霉素和依托泊甙(BEP化疗),缓解率约90%,但对畸胎瘤效果较差,目前病理若诊断为畸胎瘤,建议手术治疗。对于睾丸根治切除术后,若为非精原细胞瘤,若患者瘤标升高,建议行BEP化疗。若残留病灶小于1cm,建议随访观察。若残留病灶>1cm,建议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单侧或双侧清扫,需结合患者淋巴结残留体积大小。接受化疗不会明显增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手术并发症,手术安全有效。
睾丸癌的治疗认知
      认清睾丸肿瘤家族的秉性,掌握它们的恶习,控制它们的危害性,现已成为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手术,仍是征服这个破坏分子家族的法宝。一旦发现睾丸局部结块、肿胀或疼痛等异样,应及时去医院,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指向睾丸肿瘤;若长时间不救治,睾丸肿瘤将变睾丸癌,严重的话癌细胞还会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让人稍感宽慰的是,睾丸癌是所有癌症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数据显示,超过90%的睾丸癌患者都能治愈,若及早治疗,基本上可达100%。自行车比赛选手中有一位传奇人物:兰斯·阿姆斯特朗,被诊断出患有睾丸癌,肿瘤已经扩散到了他的腹部、肺部、淋巴结以及脑部。阿姆斯特朗最终选择集中精力对抗癌症,经过睾丸切除、化疗、开颅手术等治疗之后,重新走上赛场,并且创造了7连冠的记录。面对癌症,很多人都会非常害怕,但阿姆斯特朗和其他实例都告诉人们,很多癌症其实是有可能治愈的,比如睾丸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睾丸癌MDT多学科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每年诊治睾丸癌患者上百例,根据患者疾病状况分别给与手术,化疗,放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十年生存率在90%以上。对于睾丸癌的MDT综合治疗已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的优势及特色治疗技术。

0